中牟位于郑汴之间,战略地位重要,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春秋时鲁宣公公元年(公元前 608 年)会诸候于棐( fei) 林(县境南部)以伐郑;魏惠王十六年(公元前 382 年)秦公孙壮伐郑围焦城(县境南部);战国时秦七攻魏五入囿中(中牟别称);秦二世三年(公元前 207 年)刘邦败秦将杨熊于曲遇聚(县城东部);汉献帝建安五年( 200 年)曹操袁绍大战于官渡;唐中和四年( 884 年)黄巢起义军与唐将李克用激战于王满渡(县境北部);宋绍兴十年( 1140 年)岳飞于中牟大败金兵;明崇祯年间,李自成三围开封,皆军次中牟;清咸丰年间,太平军辗转县境。同治年间,山东、安徽起义军屡次过境;民国初期,直奉对峙,蒋冯阎中原大战皆屡争中牟。
饱经忧患和兵燹劫难的中牟人民,历来就有光荣的斗争传统。早在周景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 522 年),奴隶不堪奴隶主压迫,聚众萑苻泽(县城东北部)武装暴动,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奴隶起义的大旗,史称“萑苻泽奴隶起义”。清末张香尼、张群尼投身民主革命,参与吴古岳等人组织的炮击河南督署的事变,因事发被捕,殉身革命。民国 2 年( 1913 年),张锡珍等人为阻袁(世凯)军南下,欲拆毁黄河桥,事发被害。民国 15 年( 1926 年)学校师生发起抑制日货运动,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。民国 27 年( 1938 年)日军入侵县境,烧杀抢掠,残害百姓,中牟人民奋起抵抗。李鸣鹤组织“蓝学团”进行抗敌自卫,围歼日军小分队,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可侮的崇高精神。抗战胜利后,中牟人民又积极投入反专制独裁,争取民主解放的斗争。
1947 年,共产党员冯国彦受中共豫皖苏第五地委委派在中牟、新郑、尉氏、洧川四县结合部开展革命工作。 1948 年 7 月在榆林赵村成立了中牟县人民民主政府,组建了县大队,配合解放军对敌开展政治和军事斗争。与此同时,白沙、蒋冲一带群众自发组织,支援解放军九纵二十六旅修掩体、抬担架、搞后勤,为蒋冲阻击战的胜利提供了保障。 10 月在解放县城的战斗中,县大队配合解放军主力围歼郑州之敌。 10 月 22 日,县城解放,中牟人民又投入了剿匪反霸建设家乡的斗争洪流。
中牟解放后,全县人民上下动员积极支援前线。 1948 年 11 月出动民兵 2100 人,奔赴淮海战役战场执行支前运输任务,有 24 人被评为支前特等功臣。在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运动中,中牟儿女踊跃参军参战, 1300 余人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, 130 多人在朝鲜战场光荣捐躯,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。
在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奋斗,中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,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,中牟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近几年,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,全县人民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,对本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。在建设更加富饶文明的家园的征途中,全县人民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,抓住机遇,扬长避短,开拓进取,依托酵资源、交通、劳力、人才等优势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,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和优质高产高效农业,搞活流通,繁荣商业,用自己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业绩,中牟明天将更加美好。
|